中小学电教

综合新闻

上海中小学数千节优质视频课,是怎么“炼”成

来源:中小学电教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5

2020年,“空中课堂”无疑是一个热词。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上海精心打造的“空中课堂”,让“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成为现实,使全市150余万中小学生获益良多。

当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空中课堂”依然独具魅力。在上海全市中小学生均已返校学习的情况下,“空中课堂”秋季课程每天仍然保持20万人左右的收视。

在这一节节的“空中课堂”的背后,无数上海教师默默付出,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与时间赛跑、与观念碰撞、与惯性脱钩,为学生们“成长不延时”提供了坚强保障,用行动诠释了上海教育现代化的高度与温度。

勇于担当,与时间赛跑

在2020年上海教师节主题活动中,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在现场分享了今年3月2日上海“空中课堂”开播第一天的情景。那一天,上海中小学校143万名学生,居家开始了集中时段大规模全日制、全学段的“空中课堂”在线教学。

让她感动的是,2月4日晚上22点10分,从电话联系第一位老师起,短短几个小时内,41个学段学科,参与“空中课堂”视频课建设的“梦之队”全部集结完毕。他们主要由市、区教研员和优秀教师组成,大部分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双名工程”团队成员、国家级、市级教学比赛获奖教师。

市教委教研室高中数学教研员方耀华感言:“组建团队时,老师们一听就知道这件事情不好做,但一想到疫情期间学生和一线老师们的困难,他们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上海市卢湾中学六(5)班班主任陈溦雯老师与学生互动。朱水苗/摄

“同一学段、同一课表、同一授课老师”,按照这一原则,上海市中小学生自今年3月2日起,以电视为主、网络为辅的形式,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学习。每位授课教师及其团队至少负责一个单元的教学成套资源,包括授课视频、习题作业等,涵盖上海市中小学所有课程,包括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等每周380节课。

制作如此大规模的视频课,面临时间紧、任务重、形式新、疫情严等多重考验。但面对重任,老师们迎难而上。在商店停业、工厂停工、学校停课之时,他们却迈出家门,在空荡荡的城市里留下一个个坚毅的身影。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王爽英,也是市学科中心组成员之一。当时,她所在的黄浦区承担了九年级半个学期的课程拍摄任务,其中包括难度很大的九年级总复习课的录制。然而,就在“空中课堂”开拍前不久,她不慎摔倒造成脚踝的粉碎性骨折。经历了一次大手术的她,并没有推辞。在备课、磨课、审课的过程中,王老师只能坐着,把手术后的那只脚抬起放置在凳子上。一天下来,脚已经肿得像馒头一样。

今年6月底,上海市金山区蒙山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李益超、姜姚伟接到了录制第二轮“空中课堂”的重任。让这两位年轻教师感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学科资深专家陈爱平教授、上海市特级教师吴永玲和金山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陆春娟热情承担起专业指导工作。专家们时常放弃暑假休息,冒着38多度高温,从市区赶火车到金山进行现场磨课。

疫情期间,每一个平凡又不凡的老师与时间赛跑,用爱与责任铸就一节节高质量的优质视频课。不能坐公共交通,有些教研员就主动请缨自己开车跨区接送老师前去现场录课。商店不开门,老师们买不到实验材料就自己设计制作。白天去拍摄点拍课,晚上回家熬夜撰写教案、开展“云”上研讨,每天工作十几小时已成为常态。每个人的微信、视频电话、邮箱几乎24小时不停。

精益求精,20分钟背后的磅礴力量

“空中课堂”每堂课约20分钟,课之间休息间隔约20分钟,升旗、班会、广播体操等“一个都不能少”,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也“一个都不能落下”。这既是模拟真实的校园学习氛围,又可以推动学生居家学习时加强锻炼,保护视力,增强体质。

把原来40分钟的课程变成约20分钟,知识点需要重新切割,教学流程需要重新组织,活动环节需要重新设计,这其中凝聚了无数教师们的智慧心血和磅礴力量。

“为全上海的孩子们录课,做全上海孩子们的老师,这绝对是一个全新又充满挑战的大工程。”上海市浦东新区龚路中心小学教师冯欢笑接到电话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空中课堂”的录制任务。她承担的是数学学科五年级(下)第四单元10节视频课的录制工作。2月8日,正值元宵佳节,她和学校数学组的骨干教师、信息技术能手教师在学校里“团圆”,共同研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直到天黑才结束了这次备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