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电教》
“你现在学习任务重,又是长身体的时候,学校饭好吃不好吃都要吃饱。”这是不少家长常常挂在嘴边的“唠叨”。然而,有时换来的却是孩子“学校饭真的不好吃”的回应。“食材单调,味道不好……”记者在一些地方采访发现,关于中小学“校园餐”不好吃不愿吃的“吐槽”声不绝于耳,因不好吃造成的浪费也屡见不鲜。学生时常抱怨、家长忧心忡忡,中小学“校园餐”为何槽点不断?(5月21日《新华社》)
学生在学校读书,至少中餐需要在学校食堂解决,但对于“校园餐”,学生诟病已久,多用“浪费”来回答。《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曾显示,有的地区中小学生盒饭食物浪费量约占供应量的1/3。记者实地走访也发现,“校园餐”“不好吃、扔一半”的情况并非个例。中小学“校园餐”如何才能叫好又叫座?
“校园餐”无法让学生满意,一方面是众口难调,学生在家中吃得可口,但到了学校,由于数量众多,很难适合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成本、厨师水准等因素的限制,也很难将“校园餐”做好。当然,有的“校园餐”营养很难判断。食物多样性不足、孩子水果粗粮等摄入量较低是普遍问题。
中小学“校园餐”怎样才能让学生欢喜?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其一,降低成本,学生缴纳的餐费能够多用在食材上,如此,“校园餐”才会好吃。据了解,目前看,“中央厨房”模式很不错。“中央厨房”食材集约化采购,集中加工生产半成品,密封冷链配送至学校食堂后由炒菜机器人或现场员工进行标准化加工,学生能及时吃到可口的热饭菜,省去了运送时间,口味也得到了改善。在学生餐标准不变的情况下,食材入口率提高了4.5个百分点。因为工作人员费用由政府补贴,水电费用由学校承担、燃气费用和厨杂用品由“中央厨房”承担,学生缴纳的餐费七成以上能用到食材上。简而言之,改变经营模式,政府多投入,让学生的餐费尽可能用在食材上,再加上给学校配备营养师,提高厨师的水准,学生就能够吃到可口的“校园餐”;
其二,适当提高“校园餐”餐费标准。食材在上涨,可向学生收取的餐标却多年未改变,有的学校甚至连续13年没有调整,主要是因为担心餐标提高引起部分家长反感。从能够让学生吃饱吃好,能够将钱用在学生身上,相信餐标的提高,家长是能够接受的。当然,一定要保证“校园餐”的公益性;其三,要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比如评价制度,可建立完善有关部门、学校、学生、家长对供餐企业的协同评价机制与相关管理规定,对供餐企业制定明确章程和奖惩制度,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学生要健康成长,离不开“校园餐”的营养,因此,要将“校园餐”做好,成为学生的最优选择。不仅要吃得饱,更要能吃得好。